关于申报2025年度鄂尔多斯市社会科学课题的通知
2025年09月11日
截止日期:2025/09/30 17:30
各旗区党委宣传部,市直各部门,各级党校(行政学院),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鄂尔多斯职业学院、内蒙古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社科联,各高等院校、中小学校,市社科联所属各社科类社会组织、社科普及基地,各有关科研院所、企业、社会组织,市外各有关研究机构:
根据《鄂尔多斯市社会科学课题管理办法(试行)》(鄂社联发〔2025〕24号)规定和市社科联年度工作安排,现发布《鄂尔多斯市社会科学课题2025年度选题指南》,并就本年度市社科课题申报工作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围绕全力办好“两件大事”,扎实推进“六个工程”,持续抓好“三个四”工作任务,着重研究中国式现代化鄂尔多斯实践中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规律,大力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繁荣学术交流,为我市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智力支持。
二、申报资格
(一)申报人应符合以下条件: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无违法犯罪记录;
2.具有与申报课题相关的研究经历和经验、能够独立开展和组织科研工作,在课题中承担实质性研究工作;
3.无学术不端行为;
4.课题主持人一般应当在内蒙古自治区工作。
(二)申报人存在以下情况的,不得申报:
1.违反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的;
2.不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的;
3.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
4.研究成果涉及国家秘密的;
5.研究成果著作权存在争议的;
6.存在抄袭、剽窃、弄虚作假等学术不端行为的;
7.以相同或相似课题获得其他社科类基金课题项目资助或奖励的;
8.承担市社科课题未结项(已提交结项材料的除外)或上一年度市社科课题结项评审不合格的;
9.同时申报课题数量超过规定上限的。
三、申报要求
(一)每项课题主持人仅限1人,主持人必须真正承担课题主要研究任务,课题组成员(包括主持人)数不得超过5人。
(二)每名申报人可以参与的本年度课题数量上限为2项;每名课题主持人只能主持1项课题。
(三)申报人应参考《2025年鄂尔多斯市社会科学课题选题指南》(附件1)的范围申报课题,根据拟研究对象和范围合理自拟题目(请勿直接以选题指南中的选题方向作为课题题目),鼓励和倡导围绕市委、市政府关注的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热点领域开展研究。
(四)市社科联根据课题设计论证反映出的课题整体质量和学术价值、应用价值等情况择优立项。
(五)课题成果形式从专著、学术论文、研究报告、调研报告等形式中任选至少1种。成果形式为专著的须公开出版,字数一般不少于50000字;成果形式为学术论文的须在省(部)级以上公开出版物发表,且课题主持人须为论文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成果形式为研究报告或调研报告的,字数一般不少于5000字,结项时须同时提交至少1篇围绕研究成果的决策咨询报告(字数一般在2000字以内)。
(六)课题获准立项后,课题组不得擅自变更课题承担单位、主持人、课题名称、研究内容、结项期限、成果形式和其他重要事项。结项材料提交时间为2025年11月中旬,原则上不得延期。对未按要求提交结项材料的,作撤项处理。
(七)研究成果公开出版发表、内部资料刊发或向有关部门报送时,均须在显著位置注明课题来源为“2025年度鄂尔多斯市社会科学课题”并附课题编号。
(八)除立项通知、结项通知、结项证书以外,市社科联不提供课题有关的其他证明材料。
四、申报方式
(一)申报材料提交时间为自本通知下发之日起至2025年9月30日17:30止。
(二)申报人须规范填写《2025年度鄂尔多斯市社会科学课题申报表》(附件2)和《2025年度鄂尔多斯市社会科学课题申报汇总表》(附件3)。申报单位对申报材料进行初审,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申报人将申报材料的电子版(包含:1.须签字盖章的申报表和汇总表PDF版各一份;2.无需签章的申报表Word版和汇总表Excel版各一份)统一打包后发送至指定邮箱:ordos_fss2025@163.com(请在邮件标题和附件中标注“申报单位+联系人+联系方式”)。申报人无需报送纸质材料。
(扫描上方二维码获取附件2和附件3模板)
联系人:松布尔巴图、乌日根宝音
联系电话:0477-5112295、0477-8583553
通讯地址: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国泰商务广场行政办公区(CBD)T6-905室
邮 编:017200
附件:1.《2025年度鄂尔多斯市社会科学课题选题指南》
2.《2025年度鄂尔多斯市社会科学课题申报表》
3.《2025年度鄂尔多斯市社会科学课题申报汇总表》
(注:附件2和附件3通过扫描上方二维码获取)
鄂尔多斯市社会科学联合会
2025年9月9日
附件1
2025 年度鄂尔多斯市社会科学课题选题指南
选题编号 |
选题方向 |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 |
|
2025A1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路径的深化研究 |
2025A2 |
习近平文化思想在鄂尔多斯市的传播与实践路径研究 |
2025A3 |
文艺事业和文化产业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案例研究 |
2025A4 |
习近平文化思想对基层文化建设的指导意义研究 |
2025A5 |
从历史文化传承看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历史维度研究 |
2025A6 |
习近平文化思想与鄂尔多斯市精神文明建设的融合研究 |
2025A7 |
习近平文化思想对文旅融合发展的引领作用研究 |
2025A8 |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应用研究 |
2025A9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研究 |
2025A10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指导意义研究 |
2025A11 |
新时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与学术体系建设研究 |
2025A12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研究 |
2025A13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改革研究 |
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 |
|
2025B1 |
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
2025B2 |
教育领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课程体系构建与教学改革研究 |
2025B3 |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视域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溯源与发展 |
2025B4 |
鄂尔多斯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成效与经验总结研究 |
2025B5 |
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研究 |
2025B6 |
“多元一体”格局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辩证关系研究 |
2025B7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基层治理中的实践研究 |
2025B8 |
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政策的评估与实践优化研究 |
2025B9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融合路径研究 |
2025B10 |
新媒体时代网络舆论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影响及引导策略研究 |
2025B11 |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丰富内涵、精神特质与时代价值研究 |
三、北疆文化在鄂尔多斯研究 |
|
2025C1 |
北疆文化在鄂尔多斯的历史溯源与文化内涵研究 |
2025C2 |
黄河流域文明与北疆草原文明的交流交融历史及其当代启示研究 |
2025C3 |
从鄂尔多斯青铜文化看黄河文明与北疆草原文明的交流交融 |
2025C4 |
北疆文化遗产在鄂尔多斯的保护、利用与传承创新研究 |
2025C5 |
北疆文化在鄂尔多斯的地域多样性与整体统一性研究 |
2025C6 |
北疆文化与文旅产业融合在鄂尔多斯的模式与路径研究 |
2025C7 |
北疆文化赋能黄河流域新发展路径研究 |
2025C8 |
北疆文化创意产业在鄂尔多斯的发展路径与品牌建设研究 |
2025C9 |
鄂尔多斯市挖掘北疆文化时代价值研究 |
2025C10 |
鄂尔多斯青铜文化在当代艺术创作中的转化与应用研究 |
2025C11 |
鄂尔多斯市推动青铜文化促进文旅事业发展的策略研究 |
2025C12 |
黄河文化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脉络与现实启示研究 |
2025C13 |
黄河文化在黄河流域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作用和影响研究 |
2025C14 |
数字化技术在黄河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的应用与创新研究 |
2025C15 |
黄河文化对鄂尔多斯文化建设与品牌塑造的影响研究 |
四、新质生产力研究 |
|
2025D1 |
国家技术创新体系与新质生产力培育的适配性研究 |
2025D2 |
绿色要素融入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路径与效应研究 |
2025D3 |
新技术催生新质生产力的机理和路径研究 |
2025D4 |
传统产业“智改数转绿提”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典型案例研究 |
2025D5 |
人工智能驱动下的新质生产力发展研究 |
2025D6 |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下新质生产力空间布局优化研究 |
2025D7 |
产业升级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系研究 |
2025D8 |
数字农业发展与乡村振兴新质生产力构建研究 |
2025D9 |
财税金融政策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精准性与有效性研究 |
2025D10 |
营商环境建设对新质生产力培育的影响效应与改革方向研究 |
五、思政工作研究 |
|
2025E1 |
党的创新理论在思政教育中的系统性转化与应用研究 |
2025E2 |
网络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研究 |
2025E3 |
新时代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融入思政教育的路径探索 |
2025E4 |
思政课教师队伍的人才引进、培养与激励机制研究 |
2025E5 |
提升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与科研水平的有效途径研究 |
2025E6 |
加强高校思政工作队伍思想政治素质的方法与策略研究 |
2025E7 |
资助育人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强化与实现研究 |
2025E8 |
高校专职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建设路径研究 |
2025E9 |
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在思政教育工作中的实践路径 |
六、移风易俗研究 |
|
2025F1 |
鄂尔多斯市农牧区移风易俗的现状调查与问题分析 |
2025F2 |
鄂尔多斯市移风易俗的典型案例与经验推广研究 |
2025F3 |
乡村振兴战略下移风易俗政策的理论逻辑、实践情况与优化策略研究 |
2025F4 |
鄂尔多斯市移风易俗与乡村振兴的关系研究 |
2025F5 |
移风易俗的群众意愿和参与度调查研究 |
2025F6 |
新媒体在乡村移风易俗中的作用研究 |
2025F7 |
城镇化进程中城乡结合部移风易俗的实践探索 |
2025F8 |
青年群体在乡村移风易俗中的角色定位与行动策略研究 |
2025F9 |
推进移风易俗行动中的矛盾及化解路径探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