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文化创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研究专题征稿启事

2024年07月18日

《北京文化创意》(下称本刊)系由中共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主管主办、北京联合出版有限责任公司主办并双月出版,现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NSSD)、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及龙源期刊网收录期刊。自2020年转型为学术类期刊后,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致力于打造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文化创意学术研究期刊品牌,在“2021年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指数排名”中转载量、转载率、综合指数排名均位居艺术学学科期刊全国前20。本刊刊载的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且有多篇论文喜获“北京市专业报刊好新闻奖”“高校影视学会学会奖”“金鹰电视节优秀论文奖”。此外,本刊2020年至2023年,每年都有专刊成功入选“北京宣传文化引导基金期刊出版资助项目”。

一、专题简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简称‘两创’),是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转型、发挥当代价值的根本路径,也是新时代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由之路。2023年12月,《北京文化创意》成功推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研究专刊”,取得了较好反响,社会征稿和专家组稿积极,共收集各渠道来稿近百篇。在此基础上,《北京文化创意》拟再次推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研究专题”,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理论内涵、方法路径、案例应用等方面征集学术论文,持续征稿,根据来稿数量、质量拟就最近刊期发表或以专刊形式发表,力争聚合专业学者智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研究各领域的先进成果,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新时代价值。

二、征稿范围

《北京文化创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两创”研究专题征稿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综合研究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理论内涵研究

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时代意义研究

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典型案例研究

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方法路径研究

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中的创意开发研究

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中的产业创新研究

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中的科技创新研究

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中的传播创新研究

1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与文化自信研究

1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与文明互鉴研究

1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与国民教育研究

1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与社会治理研究

1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与乡村振兴研究

1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研究

1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研究

1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研究

1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民间传承与创新研究

19. 非遗文化“两创”研究

20. 首都文化“两创”研究

21. 其他结合自身研究基础、研究专长自主设计的选题

三、征稿要求

1.文章篇幅一般为8000-15000字(重要文章篇幅可放宽)。

2.稿件应是未公开发表过的原创论文。

3.稿件应对当前研究领域有一定的理论贡献或应用价值,对研究方法不作限制。

4.稿件内容包括:文章标题、作者署名、单位信息(单位,省份城市邮编)、中文摘要(300字左右)、关键词(3-5个)、正文、注释、英文标题、英文摘要(300字左右)、作者简介。

5.作者简介包括姓名、性别、籍贯、工作单位、职称、学位、研究方向、通信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电子邮箱。多个作者之间用分号隔开,同一作者的介绍之中不出现句号。如有通讯作者,请标明。

6.稿件如系资助项目,请在文末注明项目基金的正式名称和项目编号。多个资助来源的,请一并填写。

7.详细来稿格式及引文注释规范请见附录。

8.请确保所投稿件包含上述全部信息,且文章格式和引文注释严格符合本刊规范。

四、征稿时间

征稿长期有效。来稿经三审三校通过后会就近择期刊发,或汇集一定篇目,以专刊形式发表。

五、投稿方式

请根据稿件研究方向投稿,邮件请注明“专投‘两创’研究专题”+上述21个征稿范围之一”。

投稿邮箱:bjcc0717@163.com

六、稿件评审

本刊将对所有来稿进行审核,审核情况会通过电子邮件回复作者。评审通过、接受修改要求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应修改的稿件将择时刊发在《北京文化创意》期刊上。

七、投稿须知

1.本专题来稿免费发表。

2.稿件倡导原创,注重首发,拒绝一稿多投。如发现所赐稿件为一稿多投,本刊三年内将不再选用其作者的任何来稿。

3.所有来稿须经过论文相似度检测,若发表的论文引起著作权纠纷,由作者自行负责,本刊不负任何连带责任。本专刊在编辑过程中,有权在不改变文章主旨的前提下对来稿进行增删、调整,如有异议,请在来稿时注明。

4.本刊编辑部将与所有《北京文化创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两创”研究专题拟刊发稿件的作者签订《作品著作权许可使用协议》。

5.稿件刊发后,如被转载或获奖,请及时通知本刊编辑部,以备成果统计之用。 

6.期刊联系方式:010-82065305

《北京文化创意》编辑部

2024年7月

附录:来稿格式及引文注释规范

一、来稿格式规范

1.Word文件格式。

2. 文中图表原则上不跨页,表格一律用三线表。

3. 文字如无特殊需要,不用繁体字。

4. 标点符号及数字的用法一律遵照国家标准。

5. 文中如出现外国人名,第一次出现时需译成汉语,用括号标注外文原名,以后出现时直接用汉译人名。

6.文中一级标题、二级标题、三级标题、四级标题的序号用“一、……”“(一)……”“1.……”“(1)……”标示。

7. 因匿名评审需要,正文部分不得出现与作者有关的任何信息。

 

二、引文注释规范

1.注释体例及标注位置本刊文献引证方式采用注释体例。注释放置于页下,即脚注。注释序号用①②③……标识,每页独立排序。正文中的注释序号统一置于包含引文的句子(有时候也可能是词或词组)或段落标点符号之后的右上角。

2.注释的标注格式 

期刊论文:

白红义(2017)。在新闻室做田野:作为方法的新闻民族志研究。《现代传播》,(4),61-67。

黄亚楠,苏蘅(2019)。适应在他乡:陆生在台湾的社交媒体使用与文化沟通。《传播与社会学刊》(香港),(50),59-97。

Carlson, M. (2018). Automating judgement? Algorithmic judgement, news knowledge, and journalistic professionalism. New Media & Society, 20(5), 1755-1772. 

会议论文:

黄旦(2014年7月)。在“书”与“刊”之间:发明中国现代报刊。“全球化时代中西方媒体文化比较研究”会议论文。北京。

White, B. E. (2006, October). Fostering intra-organizational communication of enterprise systems engineering practices. Paper presented at National Defense Industrial Association Annual Systems Engineering Conference, San Diego CA. 

书籍:

晏国祥(2009)。《企业声誉测评指标体系》。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Bolter, J. D., & Crusin, R. (1994). Remediation: Understanding new media. Cambridge, MA: MIT Press. 

书籍章节: 

张咏,李金铨(2008)。密苏里新闻教育模式在现代中国的移植——兼论帝国使命:美国实用主义与中国现代化。载李金铨(主编),《文人论政——知识分子与报刊》(第281-309页)。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Galbraith, P. W. (2016). The labor of love: on the convergence of fan and corporate interests in contemporary idol culture in Japan. In Acland, C. R. & Buxton, W. Galbraith, P.W. and Karlin, J.G. (Eds.). Media convergence (pp. 232-264). Tokyo, Japan: Kinema Club. 

编著:

俞虹(主编)(2019)。《中国电视:掌声·嘘声——2011-2017年度经典案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Acland, C. R. & Buxton, W. J. (Eds.). Harold Innis in the new century: Reflections and refractions. Montreal, CA: McGill-Queen’s University Press. 

译著:

丹尼斯·麦奎尔,斯文·温德尔(1982/2008)。《大众传播模式论》(祝建华译)(第2版)。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Nora, P. (1893/1996). Realms of memory: Conflicts and divisions (vol.1). (Goldhammer, A. Trans.). New York, NY: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学位论文:

黄山姗(2014)。《基于使用与满足的中国历史题材电视剧受众研究——以广西地区为例》。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南宁。

Peters, B. (2010). From Cybernetics to CyberNetworks: Norbert Wiener, the Soviet Internet, and the Cold War Dawn of Information Universalism. PhD dissertation, Columbia University, New York. 

报纸:

周松清(2017年1月10日)。A股“王者荣耀”产业链。《21世纪经济报道》,01版。南方周末(2008年3月8日)。公民新闻与新闻专业主义。《南方周末》,B17。

Ronson, J. (2015). How one stupid tweet blew up Justine Sacco’s life. New York Times, A12. 

杂志:

吕新雨(2006)。《仪式、电视与意识形态》。《读书》,(8),121-130。

The Economist (2017, November). Traffcking women: Fear on the border. The Economist, (4), 29-30. 

网络材料:

人民网(2018)。《王者荣耀》引读诗潮,掀起年轻人对传统文化兴趣。检索于http://opinion.people.com.cn/nl/2017/0706/c1003-29387722. 

Roberts, M. E. (2014). Fear or friction? How censorship slows the spread of information in the digital age. Retrieved from http://scholar.harvard.edu/files/mroberts/files/fearfriction_0.pdf. 

其他格式范例请参照《美国心理学会写作手册(第六版)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9hhy7MenV0FSvd3CNjkNhA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