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届中国青年传播学者论坛
2022年07月27日
截止日期:2022/09/25 23:59
第十五届中国青年传播学者论坛征稿启事
(第一轮通知)
“中国青年传播学者论坛”是由中国大陆青年传播学者自主发起组织的小型学术会议,旨在促进青年学者之间的学术交流、思想碰撞,促进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新生力量的成长。
从2008年至今,论坛已举办十四届,分别由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重庆大学、安徽大学、中国传媒大学、西北大学、四川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暨南大学举办。
第十五届“中国青年传播学者论坛”再度回到复旦大学,计划于2022年11月12-13日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上海)举办(如受疫情影响,举办地点和时间将作调整)。
一、论坛主题
数字时代的传播概念:重思与更新
自改革开放以来40多年不短的历史中,“传播”作为一个学术领域逐渐从人文社会科学中屹立起来。虽然范式各有差异,但数代中国传播学人栉风沐雨,在理论引介、经验研究、本土探索等各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形成一派蔚为大观的兴旺气象。
40多年后的今天,中国传播学也许已进入“不惑之年”,但却适逢全球和中国社会全面数字化转型,尖端信息技术全面改造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各个领域,重塑人类文明与生存形态,给传播研究提出了新的重大课题。中国传播学的新阶段发展,取决于能否在范式上自我革命,在理论上超越更新,在眼界上融通全球,在视野上跨越学科。其中,作为理论发展的基本单元,数字时代的传播“概念”问题值得重视。概念,是解释纷繁复杂社会现象的众目之纲,也是学派、范式的定位点(郭中实,2008)。伊莱休·卡茨近年也提出经典传播概念的“退休”命题(Katz&Fialkoff,2017)。这启示青年传播学者立足数字时代,重新理解、阐释、发展和创造“传播”概念,在此基础上充分回应和解释本土“数字中国”问题,不断作出研究实绩,参与建设自主的传播学知识体系。
从时间上来看,不少参与了历届中国青年传播学者论坛的学术才俊都是1980年代后生人,可谓中国传播学的“同龄人”。因此,我们希望邀请各位“同龄人”们,继续与传播同行,围绕“数字时代的传播概念”主题,从各自的学术领域、理论视角和范式取向出发,运用不同方法路径,发掘阐释当前传播学研究所面临的诸多数字时代的新问题,在此基础上形成更为深入的学术对话与交流。
本次研讨会以学术为本,不求规模、但求质量,不求空泛之语、但求务实之音,力求成为青年传播学者共同参与、切磋磨砺的公共学术空间。
二、组织形式
(1)为了能够进行深度交流,本次论坛最终遴选的论文数量将控制在30篇左右。
(2)对象:全国新闻传播专业及人文社科相关专业青年学者、少数博士研究生,年龄要求45周岁以下(1977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
(3)本次论坛围绕“数字时代的传播概念”主题,但不限具体子议题,举凡经典概念再发现、再思考、再阐释,数字时代新概念的阐发与相关经验研究,基于中国经验的概念阐发,概念测量与方法创新等,与会者可以不拘一格,自定题目,发挥学术想象力。
(4)按照惯例,本次论坛不收取会务费,主办方提供食宿,参会者的往返交通费用自理。
(5)期刊支持(按音序排列):《国际新闻界》《南京社会科学》《现代传播》《新闻大学》《新闻记者》《新闻界》《新闻与传播研究》等。
(6)论坛结束后,为了汇集展示青年传播学者的优秀研究成果,计划选取部分论文结集出版,具体安排待后续。
三、论文投稿与评审
(1)论文需遵循通行的国际学术规范,未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
(2)请以Word文档格式提交,总字数以10000-15000字为宜,具体格式请参见附件。
(3)来稿请发送至本次论坛的官方征稿信箱qncbxz2022@163.com,为提高工作效率和方便评审,投稿论文请务必在邮件标题中写明“第十五届中国青年传播学者论坛投稿论文—[工作单位]姓名”。
(4)论文征稿截止日期为2022年9月25日,主办方将组织专家对来稿进行双盲评审,经评审通过后的论文作者将于2022年10月中旬收到主办方正式电子版邀请函。
四、论坛会务组联系方式
会议协调人:
周葆华:021-65642815
姚建华:021-65642507
投稿联络人:
庞心瑜:021-65642317
投稿专用邮箱:
qncbxz2022@163.com
附:论文格式要求
(1)来稿应包括封面、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等。为便于匿名评审,正文请勿出现可能透露作者身份的文字。
(2)封面(单独一页):注明论文题目和所有作者的姓名、任职机构、职称、联络地址、电话、电邮等。并在右上角注明“第十五届中国青年传播学者论坛投稿论文”。
(3)题目、摘要和关键词(正文第1页):论文摘要以250字为限;应包括研究问题、目的、方法、发现等。关键词不超过5个。中文使用宋体五号,英文使用TimesNewRoman12。
(4)正文:标题位置:置中,用黑体字(小三);其余中文使用宋体小四号,英文使用TimesNewRoman12。
(5)注释和参考文献:使用APA格式。
第十五届中国青年传播学者论坛组委会
2022年7月
参考文献:
1.郭中实(2008).概念及概念阐释在未来中国传播学研究中的意义.《新闻大学》,1,8-11.
2.Katz,E.,&Fialkoff,Y.(2017).Sixconceptsinsearchofretirement.AnnalsoftheInternationalCommunicationAssociation,41(1),86-91.
![](/img/detail_f.png)
![](/img/202402rt.png)
推荐内容
- 各级各类科研课题大盘点(报哪些,什么时候报一目了然)
- 第六届全国画学文献学术研讨会征稿函
-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组织申报工作的通知
-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度重点选题
- 【C刊|北核】《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重点选题计划与投稿指南
- 2024年度广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课题申报通知
- 雅安市社科联关于印发《雅安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2022年课题指南》通知
- 第八届“理论翻译学及译学方法论”高层论坛暨“误译”专题研讨会
- “‘第二个结合’与哲学学科创新发展”学术研讨会通知
- 关于组织申报2021年度“内蒙古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社科普及类项目的通知
![](/img/advertising_pc_2.png)
![](/img/advertising_pc_1.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