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市2022年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普及项目)申报通知
2022年03月15日
截止日期:2022/04/22 23:59
各区(市、县)社科联,市级相关部门,市内各大中专院校社科联(科研处),各社科普及基地,市级各学会(协会、研究会):
德阳市2022年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普及项目)的申报工作正式启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以及省委十一届九次、十次全会精神和市九次党代会精神,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守正创新做好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普及工作,为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服务,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服务。
二、项目宗旨
普及项目应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正确导向和创新意识,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突出社会科学工作的群众性和可推广性,以公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普及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为提升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人文科学素养服务。
三、选题方向
结合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及省委十一届九次、十次全会精神和市九次党代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高质量发展。围绕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宣传贯彻、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的绿色低碳发展、成德眉资同城化、公园城市、法治德阳、健康德阳、文化旅游、保障和改善民生等决策部署;围绕大力弘扬党和人民在各个历史时期奋斗中形成的伟大精神,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历史名人文化等方向设计选题。
四、申报条件及要求
(一)申请人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具有独立研究和组织开展研究的能力,能够承担实质性研究和编写工作。应如实填写材料,保证没有知识产权争议,不得有违背科研诚信要求的行为。
(二)申请人须是申报项目的第一负责人。同一申请人一次只能申报一个项目。
(三)各区(市、县)申请人向所属区(市、县)社科联申请同意,市内各大中专院校向本院校社科联(科研处)申请同意,各社科普及基地、市级学会(协会、研究会)向主管部门申请同意,并提供开展项目编写的必要条件和信誉保证。
(四)申报单位要认真落实意识形态主体责任制度,加强对项目申报工作的组织和指导,着力提高申报质量,适当控制申报数量。对申请书内容要严格把关,特别是选题、课题设计的科学性、可行性和普及性, 课题组是否具备完成课题任务的条件等,要进行认真审核,在签署明确意见后送市社科联社科普及部,并对立项项目进行科学合理的经费监督管理。
(五)申请人可根据自己的写作专长、学科优势和学科特点,结合工作实践经验和社会需要,自己拟定选题,避免低水平重复。
(六)有以下情况之一的不得申报:
1.课题不属于社科普及类项目,包括:无社科普及价值的通俗类读物、宣传册、研究报告、软件、译著等。
2.以内容相同或相近成果申请了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各类项目以及其他国家级、省部级、市级科研项目。
3.申请人承担的省级、市级社科项目尚未结项或撤项(中止项目)未满3年。
五、完成时限
项目的完成时限为1年(从立项通知书发放之日起计算)。
六、资助额度
本次课题资助经费为每项0.5万元。
七、申报材料
(一)纸质版《德阳市社科规划项目(普及项目)申请书》(附件1)1份;
(二)纸质版《课题设计论证(活页)》(附件2)一式3份,单独装订;
(三)纸质版《单位申报统计表》(附件3)1份(电子版发送至电子邮箱)。
附件可在德阳社科网“下载专区”下载。
八、申报受理时间
截止时间为2022年4月22日(星期五)。
九、联系方式
电子邮箱:DYSSKL@163.COM
联 系 人:李 璐
联系电话:2313404 13881063098
通讯地址:德阳市庐山南路一段166号208室
十、补充说明
(一)将采用通讯评审的办法进行评审。项目申请人务必按匿名要求认真填写《课题设计论证(活页)》,论证字数不超过6000字。专家评审后,报市社科联党组批准立项。
(二)不建议项目多年重复申报。
附件:
1.德阳市社科规划项目(普及项目)申请书/attached/file/20220311/20220311183174237423.doc
2.课题设计论证(活页)/attached/file/20220311/2022031118320613613.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