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学科视角:理论·方法·实践”论坛
2021年06月02日
截止日期:2021/10/15 23:59
多年来,中国的文化遗产保护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成果。同时,文化遗产的理论研究已经形成相对完善的理论体系,特别是形态研究成果,成为推进文化遗产学学科体系建设进程的重要辅佐。2021年3月,教育部发布的《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新专业名单(2021年)》中,艺术学学科门类艺术学理论专业类属下新增设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业(学制四年),这也充分体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文化遗产学中一支重要的方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作为事象,可视为与物质文化遗产相对应的另一极。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科性、建设理论体系的完整性,以及具体实施的课程设置和改进等问题业已势在必行。
为了继续贯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有关教育计划和科研能力培养的精神,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有关“学校应当按照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的规定,开展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工作要求,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将于今年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科建设论坛。同时将配合出版《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科研究》论文集。特此面向该领域和跨领域的专家学者及从事相关教育研究的同仁,征集“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术与学科研究”的学术论文。其中,优秀论文还将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双月刊)上刊发。
一、征稿主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学科视角:理论·方法·实践
二、各分议题
1、交叉学科视角下的非遗学科建设研究(如非遗与人类学、民俗学、艺术学、文化学、文学、社会学、传播学、设计学、管理学、经济学、音乐学、体育学、医药以及科学技术等跨学科的联系和区别);
2、作为大学本科新增设的专业,在艺术学学科门类艺术学理论专业类属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教材建设以及教学模式的探索;
3、非遗教育传承的实践经验与方法(如非遗进校园,中小学非遗课堂和职业技术院校的非遗教材建设,以及社会传承的其他方面);
4、非遗学科的发展、现况及相关问题;
5、非遗学科的定位、内涵及外延;
6、非遗学科建设的路径、方法、保障及目标。
三、征稿要求
请作者在2021年10月15日前提交正式论文(电子版word格式),字数5000至15000字。题目可围绕以上六个分议题自拟。具体格式要求及行文规范请参见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双月刊)的投稿须知。
届时,特邀学术委员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审稿专家将对应征论文进行评审遴选。入选论文将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编辑部通知作者本人。
热忱欢迎您的积极参与并投稿。
四、投稿邮箱
cich2020@126.com,发邮件时请注明:“学科投稿”。
五、联系人(电话)
010-64811651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编辑部
2021年6月
推荐内容
- 福建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申报2023年教育考试招生重点专项课题的通知
- 第17届语言智能教学国际会议
- 2021年第五届全国哲学伦理学博士生学术论坛暨全国哲学专业本科生学术论坛
- 陕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 2024年度课题组织申报工作通知
- 2021年度山西省法学会法学研究课题申报公告
- 双核 | 《统计与决策》2024年重点选题与投稿要求
- 面向全国 | 西藏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2023年“揭榜挂帅”重大课题项目招标公告
- 关于延长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周期的通知(延长至2月28日)
-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2024年度三类研究专项申报通知
- 关于申报2021年度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人才发展)课题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