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单公示 | 2021年度国家民委民族研究项目招标课题评审结果公示
2021年05月31日
根据《国家民委科研项目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经审核、初审、复审和终审,2021年度国家民委民族研究项目招标课题共有257项通过评审。其中,重点项目5项,一般项目76项,青年项目54项,自筹经费项目122项。现将评审结果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1年5月31日至6月4日。公示期间,单位或个人如对评审结果有异议,可以书面形式向国家民委科研项目管理办公室提出。以单位名义的,应加盖公章;以个人名义的,应署真实姓名和联系电话。逾期不予受理。
联 系 人:薛冰洁
联系电话:010—66508817
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内大街甲49号国家民委政策法规研究司研究处
邮编:100800
国家民委科研项目管理办公室
(国家民委政策法规研究司)
2021年5月31日
自筹项目(122项) | |||
序号 | 课题名称 | 负责人 | 所在单位 |
1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路径研究——以内蒙古高校为例 | 苏伦高娃 | 呼和浩特民族学院 |
2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路径研究——基于甘肃民族地区的调查 | 昂 巴 | 甘肃省民族宗教研究中心 |
3 | “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民族叙事“时空体”研究 | 谢龙新 | 汕头大学 |
4 | 各民族共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研究 | 郭金明 | 东北师范大学 |
5 | 民族地区国家认同的代际传递和反哺研究 | 黄 杰 |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
6 | 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 | 黄修卓 | 百色学院 |
7 | 新时代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路径研究 | 裴长盛 | 大连海事大学 |
8 | 国家治理视阈下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研究 | 王江成 | 北京大学 |
9 | 海外中国公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 | 于凤静 | 长江师范学院 |
10 | 国家认同视域下香港少数民族普通话推广研究 | 余可华 | 华南师范大学 |
11 | 新时代云南边境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 | 张广求 | 云南民族大学 |
12 | 内蒙古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过程中的历史地位研究 | 翟 禹 | 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 |
13 | 中国共产党推进民族理论政策创新的历史进程和经验研究 | 蔡诗敏 | 湖北民族大学 |
14 | 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制度保障研究 | 孔 亭 | 曲阜师范大学 |
15 | 新时代西南边疆民族地区涉恐风险防范机制研究 | 李 蓉 | 广西警察学院 |
16 | 基于文本挖掘的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百年发展研究 | 李 净 | 东莞理工学院 |
17 | 新时代民族工作法律法规立法前评估研究 | 廖秀健 | 西南政法大学 |
18 | 大数据背景下涉民族因素网络舆情研判机制研究 | 刘 琴 | 中南民族大学 |
19 | 新时代我国依法治理民族事务现状调查及推进对策研究 | 刘振宇 | 宁夏大学 |
20 | “一带一路”背景下基于国家认同的中国民族文化对外出版策略研究 | 徐立萍 | 上海理工大学 |
21 | 台湾地区少数民族权益保障体系建设相关问题研究 | 游志强 | 福建江夏学院 |
22 | 民法典背景下公安机关对民族团结的维护与促进研究 | 于笑蕾 |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
23 | 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实施研究 | 周毓华 | 西藏民族大学 |
24 | 新中国成立以来珠三角民族乡村教育振兴的历史人类学考察——以惠东县畲族乡村为例 | 包国滔 | 惠州学院 |
25 | 西藏地区民营企业投资与发展问题研究 | 曾丙健 | 中国人民大学 |
26 | 民族地区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实践经验研究 | 常进锋 | 西北民族大学 |
27 | 民族地区易地扶贫安置中的社区生活共同体建构研究 | 陈 靖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28 | 滇桂黔石漠化片区自治县乡村产业振兴研究 | 程启原 | 广西社会科学院 |
29 | 南疆特色的电商扶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模式及实现路径研究 | 程玉龙 | 塔里木大学 |
30 | 民族地区普惠金融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效用 | 杜 剑 | 贵州财经大学 |
31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阈下边境地区治理研究 | 高 杨 | 大连民族大学 |
32 | 民族地区医疗救助资金供需矛盾及中长期应对策略研究 | 黄玉捷 | 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上海市医学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
33 | 民族互嵌式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的地方经验研究——以新疆玛纳斯县为例 | 蒋志远 | 河北经贸大学 |
34 | 新形势下深度推进西藏边境地区高质量发展研究 | 李国政 | 郑州轻工业大学 |
35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兴边富民行动效果评价研究 | 李海珍 | 广西民族大学 |
36 | 3D经济地理视角下新时代深入推进兴边富民行动研究 | 齐美虎 | 云南省宏观经济研究院(云南省产业研究院) |
37 | 我国民族地区平衡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策略研究 | 李 鹏 | 上海政法学院 |
38 | 民族地区社会保障工作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 李 琼 | 吉首大学 |
39 | 民族地区稳定脱贫攻坚成果机制构建研究 | 李 元 | 长春工业大学 |
40 | 流动人口族际通婚的基本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 梁海艳 | 曲靖师范学院 |
41 | 广西边境民族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研究 | 刘东燕 | 广西社会科学院 |
42 | 民族地区职业技术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研究 | 刘 骥 | 陕西师范大学 |
43 | “三区三州”生态补偿长效机制研究 | 龙贺兴 | 中央民族大学 |
44 | 新时代四川凉山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机制研究 | 彭红碧 | 成都师范学院 |
45 | 黄河中上游民族地区绿色发展障碍诊断与协同提升路径研究 | 乔志霞 | 北方民族大学 |
46 | 数字经济赋能民族地区协调发展的机制与路径研究 | 秦建群 | 河北大学 |
47 | 川藏铁路建设与沿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研究 | 汤庆园 | 西南交通大学 |
48 | 长三角地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会融入新情况新问题研究 | 陶树果 | 上海政法学院 |
49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民族地区企业的韧性、创新与社会责任研究 | 王 刚 | 内蒙古财经大学 |
50 | 云南边境地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路径研究 | 王 磊 | 首都医科大学 |
51 | 乡村振兴视域下黔东南典型传统村落风貌保护与营建的创新方略研究 | 吴 平 | 凯里学院 |
52 | 贵州民族地区扶贫移民社区后续发展研究 | 辛莉萍 | 贵州省民族研究院 |
53 | “大统战”格局下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实践研究 | 许奕锋 |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 |
54 | 共治与共享: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跨区域合作治理机制及激励政策研究 | 杨园华 | 广东财经大学 |
55 | 新疆少数民族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发展研究 | 张 蕊 | 西安外国语大学 |
56 | 史诗《格萨尔》文化遗产所见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研究 | 安 静 | 四川民族学院 |
57 | 卫所与移民:明代河湟洮岷地区族际交往构成的民族变化新图景研究 | 陈 亮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58 | 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视阈下的清代广西改土归流研究 | 崔继来 | 赣南师范大学 |
59 | 西夏遗民文献《述善集》所见元代河南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研究 | 樊丽沙 | 郑州大学体育学院 |
60 | 哈密史料所见明代西北地区民族交融与边疆经略研究 | 范传南 | 齐齐哈尔大学 |
61 | 西北汉简所见两汉西北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研究 | 冯 玉 | 兰州城市学院 |
62 | 云贵总督岑毓英奏稿整理与研究 | 黄 冉 | 云南大学 |
63 | 瑶族对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的民族记忆研究 | 雷文彪 |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 |
64 | 长征时期民族政策所见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研究 | 李红艳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65 | 中古时期阿拉伯语及波斯语文献所见我国西北地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料汇编 | 李万春 | 西安交通大学 |
66 | 陶云逵西南地区民族调查资料整理与研究 | 梁金鹏 | 南开大学 |
67 | 河西走廊民族地区革命口述史研究 | 蔺海鲲 | 河西学院 |
68 | 边境土司情报职能与清代西南边疆安全研究 | 聂 迅 | 西安工程大学 |
69 | 清末新政时期川边地区与内地交往交流交融研究 | 潘 崇 | 福建师范大学 |
70 | 晚清新疆交通体系变迁与边疆治理研究 | 宋立州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71 |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编写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 | 苏 珊 | 大连民族大学 |
72 | 元朝的“中国”认同与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研究 | 孙红梅 | 渤海大学 |
73 | 清代改土归流与民族地区社会治理史料整理研究 | 郗玉松 | 遵义师范学院 |
74 | 日藏《西域同文表》的整理与研究 | 杨绍固 | 延安大学 |
75 | 稀见南海文献史料中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料收集整理与数字化建设研究 | 张兴旺 | 桂林理工大学 |
76 | 海外文献所见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图像史料汇编研究 | 张郑波 | 成都大学 |
77 | 日据时期台湾少数民族社会变迁研究 | 郑 欢 | 枣庄学院 |
78 | 新疆民族团结史料整理与外译研究(1921-2021) | 钟雅轩 | 新疆理工学院 |
79 | 人类非遗之西安鼓乐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契合性研究 | 曹耿献 | 西安交通大学 |
80 | 教育信息化促进西藏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及对策研究 | 陈 婷 | 西南大学 |
81 | 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研究--以南疆地区为例 | 古力努尔 | 新疆财经大学 |
82 | 西南少数民族创世神话与中华文化符号提炼研究 | 顾 琛 | 湖北经济学院 |
83 | 客家山歌所见海峡两岸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研究 | 郭小刚 | 华南师范大学 |
84 | 新疆使用国家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教学案例资源建设与应用 | 韩光明 | 新疆师范大学 |
85 | 世界文化遗产所见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研究 | 何银春 | 湖南师范大学 |
86 | “中华民族共同体”话语体系中的民族题材电影研究 | 胡谱忠 | 首都师范大学 |
87 | 中国-东盟跨国共享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周边命运共同体构建研究 | 黄 玲 | 百色学院 |
88 |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阈下的中国民族教育政策研究 | 黄宁宁 | 广州大学 |
89 | 西部民族地区高校教师培养与发展研究 | 黄勇荣 | 广西大学 |
90 | 南方少数民族民间神话的共性研究 | 黎学军 | 广西艺术学院 |
91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野下中华文化符号与中华民族形象认同研究 | 李新亮 |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
92 |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符号和视觉形象设计研究 | 李鑫力 | 东北林业大学 |
93 | 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的云南经验研究 | 李正洪 | 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
94 | 微博热搜机制下少数民族媒介形象的建构与传播研究 | 刘汉波 |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
95 | “一带一路”视域下云南与柬埔寨文化艺术交流互鉴研究 | 刘 淇 | 昆明理工大学 |
96 |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高校政治安全教育研究 | 刘 颖 |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
97 | 新疆农牧民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线学习平台与学习资源库建构研究 | 刘韵华 | 新疆师范大学 |
98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视阈下的民族视觉形象传播策略研究 | 孙小棠 | 东南大学 |
99 | 河湟流域多民族传统音乐交融机制及实践路径研究 | 石秋月 | 青海民族大学 |
100 | 内地西藏班教师教育素养及其发展路径研究 | 王 磊 | 河北师范大学附属民族学院 |
101 | 藏彝走廊传统民居图式语言与生成机理比较研究 | 王 贞 | 华中科技大学 |
102 | 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路径研究—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 | 乌日娜 | 锡林郭勒职业学院 |
103 | 中国共产党在少数民族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百年历程与经验研究 | 徐 洁 | 杭州师范大学 |
104 | 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中华民族形象建构研究 | 徐玉梅 | 临沂大学 |
105 | 少数民族“三大史诗”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研究 | 意 娜 |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 |
106 | 中国共产党100年来少数民族干部培养政策的价值嬗变与经验研究 | 邓 锐 | 江汉大学 |
107 | 民族地区健全党组织领导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研究——以恩施为例 | 刘春波 | 三峡大学 |
108 | 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视域下西藏基层党组织建设研究 | 鄢 鹏 | 西南民族大学 |
109 | 境外通讯社关于我国民族地区新闻报道研究 | 龚颖元 | 中国传媒大学 |
110 | 近期西方国家关于我国民族事务报道研究 | 胡冯彬 | 上海社会科学院 |
111 | 基于多模态语料库的英美主流媒体中华民族形象研究(2011-2020) | 姜占好 | 西安外国语大学 |
112 |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族问题对我国海外利益安全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 郎 帅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113 | 加拿大族裔政策的历史教训与启示 | 李 亢 | 浙江财经大学 |
114 | 二战后英国民族政策的历史经验与启示 | 邵政达 | 江苏师范大学 |
115 | 印度侨民政策研究 | 时宏远 | 贵州财经大学 |
116 | 澳大利亚民族认同的缘起、发展与趋向研究 | 苏锑平 | 西安外国语大学 |
117 | 《到2025年俄罗斯联邦国家民族政策的战略(修正案)》研究与评鉴 | 王 蕊 | 沈阳师范大学 |
118 | 美国促进少数族裔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 | 武海峰 | 安徽农业大学 |
119 | 俄国民族宗教政策研究(1721-1917) | 杨翠红 | 吉林大学 |
120 | 海洋命运共同体视角下南海治理合作中的民族主义因素研究 | 叶 蔚 | 广东海洋大学 |
121 | 西方非政府组织与民族事务研究 | 张 威 | 黄冈师范学院 |
122 |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侨胞文化认同研究 | 张 梅 | 北京科技大学 |
![](/img/detail_f.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