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这9条,一举拿下基金申请书的“印象分”!

2018年12月21日

作为一份优质申请书,仅仅保证内容一流是不够的,形式的优美与否,有时也会决定申请的成败。

我评审基金申请书已有20余年。早些时候,基金委各学部每年大约让我评审15~35份申请书,近年来随着年齿渐长,基金委比较照顾我,每年评审的份数在10份以内。目前,大量申请书的评阅任务由1958~1965年出生的中青年专家在评审,我曾问过我的一些忘年交,他们每年的评审工作量平均约为20份。评审人会掌握一定的分寸,不会给所有申请书打“A”,也不会全给“C”,各自会事先掌握一定的打分比例。因此,先被评审人披阅的申请书通常会占得先机。例如,我一般把ABC等级的比例定位2:1:2,A级指标通常先用完,因此,后看的申请书多少有点“吃亏”(当然先看形式漂亮的,总体上严格按要求评阅,最后会按申请书内容的相对优劣调整打分等级)。

一般说来,如果申请书写得赏心悦目,夺人眼球,总会争得好一点的“印象分”,在同一水平的申请竞争中胜出。

那么,如何做到形式清新、引人入胜呢?请各位注意如下细节:

1. 字体恰当

忌用蝇头小字,建议通篇用小四号字(除摘要等不可改变之处);最好用楷体或仿宋体,以做到有别于表格原有的宋体;重点内容可加粗、划底线,用其它颜色;

2. 适当分点

充分利用小标题,尽可能分点描述(但也不宜层层列点);忌用过长的自然段(通篇用很长的自然段阅读时会引起视觉疲劳),每段最好不超过六行;

3. 图文并茂

适当运用框图和插图,特别是在叙述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时,用流程图是一种可取的方式;描述研究背景和已有成果时可用合适的照片、图表、曲线;

4. 文字简明

尽可能做到叙述通顺,简明生动,恰如其分;深入浅出,用浅显的语言阐释深奥的原理,忌用过多的生僻术语;少用缩略语,必须用缩略语时,在首次出现处标出英文全称和译文;忌用欧式语言;切忌罗嗦重复或词不达意;遣词用句不求华丽花哨,但应使人读来有兴味;

5. 言之有物

用事实和数据说话,不说空洞的大道理;讲究叙述的逻辑性和说服力;

6. 详略有致

注意总体布局,应详述的部分应说得透彻,但切忌大段引用教科书中的内容;不宜列出太细的细节;

7. 注意规范

文献引用、论文列表等做到形式上自洽、统一;术语必须规范化(名从主人),对新近出现的术语应列出原文;

8. 注意保密

为了防止宵小之徒(当前确实存在!)在评审中窃取申请者的idea,必须注意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有些knowhow(如关键演绎步骤、实验手段、制剂配比等)不宜和盘托出,要写得看起来具体,但又不暴露关键性秘密;

9. 反复修改

写完申请书不要匆忙上交,反复通读修改几遍,做到基本上无懈可击;可让合作者或朋友中文字功夫最好的进行润饰,有问题也可求教于长者或基金委的本学科处的朋友。

总而言之,一份优秀的基金申请书是千锤百炼地打造出来的,整个撰写过程,对申请者而言是绝好的磨练、学习机会。过分强调形式,忽视内容,是不可取的;轻视形式,也绝对不行。我们应该追求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

请注意:有时细节决定成败!

 

本文来源:《基金申请笔谈》,作者:戴志强(上海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

Title